独乐园
联系我们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座机: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再拜温公祠(九) 学习司马光什么?(下)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1523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1.jpg

【四】“忠君”是司马光做事***基本的准则

封建年代君就是国,国即是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是要忠于毛主席、忠于党。

司马光的忠君不是“愚”忠,而是以国家大事、皇室利益为上的忠。

忠君表现之一,是“在其位,谋其政”; “食君禄,奉君事”在他五年的谏官(公元1061—1065年)任上,认真履行了一个言官的职责,关心政事,对朝廷竭尽忠诚,五年之中,前后共上奏章177余招,其中对有些重大事件一奏再奏,多重奏至六、七次,表现他为北宋政权的巩固而出谋划策不惜呕心沥血。“杏花碑”文记载了温公为官期间所做的几件大事:其一是在宋仁宗时期,温公官至天章阁待制,“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就是宋仁宗没有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确定皇位的***人,这是关系到统治核心是否稳固的大问题。作谏官之前,他曾接连三次上奏,力陈早日建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任谏官后司马光又继续上奏,终于使仁宗皇帝下了决心,事隔不久,仁宗将其堂兄濮安懿王赵永让的第13子赵曙立为皇太子。两年以后,仁宗就死了,赵曙即位,他就是宋英宗。其二是在宋英宗时,官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治平元年(1064)英宗下昭在陕西刺乡勇二十万人,乡勇纪律涣散还扰民,温公上书,指出这种做法于民有害,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遣散了乡勇。其三是在宋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安石推行新法,温公指出其危害性,并多次在皇上面前同王安石辩论。其四是宋哲宗即位后,起用温公为门下伺郎,升为正议大夫,遂后当了宰相。太皇太后临政,问温公先行何事,先生说广开言路,使朝廷分清了邪和正。并停止了新法。元祐元年,温公建议改进科举,选择贤能任地方官,设监司监督地方官员,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慢慢过上了富裕而有教养的日子,社会风气好转,逐步进入盛世。

88.jpg

忠君表现之二,是编书《资治通鉴》,从宏观历史来看,编撰《资治通鉴》是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从当时的意义是为宋朝国君即统治阶级的皇室“以史为鉴”的镜子,以吸取历朝历代兴衰灭亡的经验教训,加强了宋王朝的统治。

忠君表现之三,是为宋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去世后,家人整理了他临终前写的8张遗书献给朝廷,全是国事要务,没有一条谈及个人或儿女私事。《宋史》称他于物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9.jpg

【五】、“忧国”是司马光做事***崇高的境界

“忧国”的目的是要强国,国强民富,所以忧国的得益***终是老百姓。司马光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很突出的,他所忧的国虽是皇帝的国家,但他所忧的“民”主要还是封建统治下的劳苦大众们,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当然不会懂得劳苦大众的苦难根源,但他反对杀鸡取卵的***,反对贪污***,对生活于苦难之中的下层劳动者充满了同情。司马光有较长时期在地方做官,对老百姓的困苦有所了解,在任谏官期间,本着“安国家,利百姓”的原则为民请命。他有一首名为《道傍田家》的诗,道出了农民的艰苦情况:

                                        田家翁妪俱垂白,

                                        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枢携箕,

                                        自向薄田收黍稷。

                                        静夜偷春避债家,

                                        比明门外已如麻。

                                        筋疲力敝不入腹,

                                        未议县官租税促。

                                            (《皇朝文鉴》卷21)

 这首诗的内容表明司马光对下层农民的疾苦是很关心的,他对城市贫民也很同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因思闻井民,

                                         糊仰执薄技。

                                         束手已连旬, 

                                         妻儿日憔悴。

                                         囊钱与盎米, 

                                         薪木同时匾。

                                         败衣不足准,

                                         搏手坐相视。

                               (《传家集》卷3,《八月十七夜省·纪事呈同舍》)

司马光想到自己负有解救斯民之责,深深感到有愧于心,认为必须设法富民,使之能得到温饱,于是又写道:

                                        一夫有不获,

                                         伊尹深为羞。

                                         何当富斯民,

                                         比屋困仓稠。

             (《传家集》卷32,《言蓄积札子》)

很想在这方面实现他的愿望。他在谏官任上,除了关注于巩固国家基业的大事之外,也本着“国以民为本”的原则,进谏了一些要求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孔子“节用而爱民”的思想,请求统治者带头崇尚节俭紧缩财政开支,禁止乱摊乱派和惩治横征暴敛之官,同时还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滥征百姓当兵。以上谏议,是本着忠君、利国、养民的儒家政治原则,为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着想,但比起当时多数昏庸***贪戾的统治者  成员来,算得上是一位为民请命的正直、清明的好官。


10.jpg

在对待王安石变法上,司马光是反对派。对这个问题也应当实事求是进行具体分析。王安石的变法运动确实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他作为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一位大政治家,其所制订和实行的变法目的,同样是出于从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着想,这一点上,同司马光并无区别。两人都具有忧国忧民之心,希望通过改革弊政来做到国富民安。他同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的分歧只是在同一目标下的不同方法的争论。司马光说:“光与介甫趋向虽殊,大归则同。”(《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王安石也说他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临川集》卷73)司马光也不是顽固的保守分子,其实他先前也曾提出过许多主张变更旧制,革新弊政的意见,如认为“世变风移”,不能“因循旧贯,更成大弊”(《传家集》卷27,《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他还批评过英宗“动循旧例,不顾事情”(《传家集》卷36,《上皇帝书》)。不可否认,司马光说过“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话,但他并不主张消极地维持现状,他只是要求对改革持慎重态度,对不合时用的旧制度进行“损益”,要“精心审虑”(同上),不应大刀阔斧,只能逐渐改善。他在给王安石的信中说:“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略,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司马温公文集》卷10,《与王介市第三书》)。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司马光就提出:治理国家,如同住房,房子有毛病,当然要修理。但是若没有大的漏洞,就不可拆毁另建;即便另建,也得有好的工匠和材料,才可动手拆除。如果两样都没有,拆了房子,风雨骤来,则无处避身。

在变法问题的争论中,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主要是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着想,但王安石着眼于“开源”,司马光着眼于“节流”,两人都没有提出如何推动生产发展的有力主张,而“开源”的方法主要希望通过改革,把“聚敛之权归之公上”,达到“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节流”之法主要是要求裁减冗费,***以皇帝为首的大小官僚大肆挥霍浪费。就这一点说,司马光的主张不无道理。况且,由于王安石执行新法中用人不当,产生了与其本来愿望相反的一些副作用,所以,新法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变法也并不一概反对,尤其当变法还未显露明显弊病时,他也并未公开持反对意见。甚至有人要***王安石时,他还进行劝解和说服。直到王安石颁发“青苗法”,司马光才表示不同意见,他认为县官靠权柄放钱收息,要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因此表现了强烈不满。他们的矛盾,只是政见的不同。同样为国家,同样一片忠心,并不惜损害世谊私交,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了两位古代贤人的高风亮节。

11.jpg





0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