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座机: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
近读日本九州大学教授、***东亚古代史研究专家川本芳昭的著作<<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一书,书中自然涉及我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历史。书名中“崩溃”二字对中华魏、晋、南、北四朝状况的概括确实很精准到位,在这三百六十一年的历史中,中国就是-个分崩离析,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的时代。读后,深有感触,又正值我盘州司马氏族续谱之际,总觉应该说点什么。于是草就这篇不成熟之文,目的在于与族人共探家族之精神。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故此,对家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对惨痛教训的吸取与总结,才是先祖对我们后人的***大期望。
在政治上,得谈谈我司马氏族建立的晋王朝。晋王朝的建立,是司马氏无数代人努力的结果。司马懿高祖司马钧即为汉朝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袓父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伊,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司马氏族已然成为祖籍河南河内郡名门旺族。到司马懿时,更是运用其雄才大略,为建立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司马师、司马昭及司马炎两代后,于公元265年建国,都城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为晋武帝。公元280年灭孙吴,建立统一的西晋王朝。晋武帝初、中期,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当时孙吴史学家张悌评论道:“曹操虽功盖中原,却玩弄诈术,战事不绝。百姓畏惧他的威严却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叡继承了这种作风,刑罚苛繁劳役沉重,在内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对外征战不休,曹魏早已失去民心。司马懿父子掌握大权后累建大功,废除苛政,实行对百姓较为平和有利的政策,为百姓谋划着想,解救百姓疾苦,民心归顺司马氏已经很久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干古不变的政治真理。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人们多作贬义引用,但弱肉强食,落后挨打,既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亦是人类社会的更替规律,我们不能用道德观来评价政治。也只有强者能者领导和治理国家,国家才能兴盛,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历朝历代的更替皆是如此,且较为和平的禅让(夺权)比通过残酷的战争改朝换代,社会、人民所付出的代价***小,实则为一种***佳的社会更替方式。
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炎,司马昭嫡长子。外曾祖父是魏国元勋王朗,外祖父是***思想家王肃,具有优良的文化教育环境。年轻时人称“宽惠仁厚,深沉而有度量。”即位后,他所任命的重臣也大多是学识与礼教并重的名望人士,与曹操任人重才干轻德行的方针大为迥异。所以其在位初、中期政治清明,国力大增,但后期则渐昏聩,贪图享乐。导致司马王朝灭亡的很大原因就在于其对皇位继承人的选任上以私为重,而不是以国为重,这是西晋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齐王司马攸系司马炎仅有的一位同母胞弟,聪颖过人,受人爱戴,从小祖父司马懿就对他寄予厚望。从司马懿让他过继给其长子司马师做嗣子,就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心态,作为第三代继承人培养。其父司马昭生前也曾表示:“我现在是替死去的兄长(司马师)代掌相国之位,我去世后,大业应该由司马攸继承。”朝中大臣也普遍进谏,由司马攸作为继承人,司马攸乃人心所向。可司马炎却将皇位传给了严重低能的其子司马衷,司马攸则在忧愤交加的流放途中亡故。如果皇位由司马攸接任,晋朝历史也许得改写,可叹历史没有如果!更为严重的是,武帝还为其选任了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于是外戚***,从而引发“八王之乱”,司马氏皇族内斗升级,国力极大削弱,被北方匈奴部石勒、刘聪入侵,在洛阳城烧杀抢掠,史称“永嘉之乱”,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存续52年。后司马睿在江南建康(今南京)虽然建立东晋,但常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勉强维持103年名义上的东晋司马政权,于公元420年被权臣刘裕取代,进入南北朝时期,司马政权终结。令人痛惜的是,我司马朝政权虽有155年的历史,但大部分时间是内讧外乱。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除当时北方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对中原虎视眈眈外,与我们自身的选人用人上、内部的争斗上存在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西晋王朝的一统中原,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期间六十余年的混乱局面,换来人民数十年的和平与休养生息,其历史功绩是不可埋没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在军事谋略上,周朝时远祖程伯休父就因平定徐方有功,被周宣王封为大司马,并赐司马为姓。之后,战国时期秦国司马错大将军亦是战功***,楚汉相争时,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南河内郡,成为司马氏族的发祥地。到三国司马懿时,其军事谋略才能达到司马氏族***,与诸葛孔亮不分伯仲,五丈原一战,以诸葛亮失败病逝告终,从此蜀***事实力由盛转衰而***终灭亡。下面得重点谈谈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为京兆伊司马防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来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年少时,曾见过杨俊曾,杨俊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长兄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睿智,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后来果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曹操去世后,在拥戴曹丕夺取帝位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深得魏文帝曹丕的信任与器重,被文帝比作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宰相萧何。文帝临终时,将刚立为太子不久的曹叡(魏明帝)托付给宗亲曹真、曹休、司马懿及陈群。明帝去世时,又将新帝曹芳托付给宗室曹爽及司马懿。两任辅佐大臣,其在曹魏建国及治理天下中均功不可没。小说<<三国演义>>中,把司马懿描绘成老谋深算的形象,多少有些贬义,这与作者罗贯中的思想情感及所要达到的文学艺术效果不无关系,而正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则作了较为客观的记述,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再者,所谓“老谋深算”,也刚好说明其大智大慧,是我司马氏族大智大谋的一代军事奇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是我司马氏族的骄傲。
文化上,司马迁、司马光是我族代表人物,也是中华史学界代表人物。司马迁生于西汉公元前145年,司马光生于北宋公元1019年,二者所著的史学巨著<<史记>>与<<资治通鉴>>在相距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遥相呼应,并称“史学双璧”,可以说在中国史学界无人能比,为中国历史作出了***的贡献。
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其代表作《史记》不但是史学,其文辞优美堪比屈原之<<离骚>>,亦是一部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司马迁的巨大学术成就,与其父司马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司马谈为汉武帝时的太史令(掌管皇家祭祀及重大仪式的官员),期望司马迁日后能做一名史官。司马迁少年时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加之天资聪颖,学业自然大有所成。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二十岁时,其父安排其游历天下。于是他从京师长安出发至长江,经襄樊至江陵。溯湘水至九疑山踏访舜帝庙,到汨罗屈原沉江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帝陵。至吴地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山东曲阜瞻仰孔庙,考察齐鲁大地儒家文化,感受孔子遗风。再经楚汉相争古战场,经彭城,至开封,然后回到长安。这次游历,并非仅游山玩水,而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受与考察,大大增长了见闻和扩大了知识枧野,为日后的创作<<史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人生祸福实难预测。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带步兵五千涉单于庭攻击,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下旨。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重兵,援兵未至,粮尽矢绝之后,李陵带领所剩400余人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上奏武帝:“李陵乃名将李广之后,侍奉亲人,孝敬先祖,与士人有信,一向怀忠君报国之心。只身领五千步兵,吸引匈奴重兵,杀敌一万余人,虽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为活着而寻机回报朝廷。”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果,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杀了李陵全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但按当时律令,他可选择受宫刑而赎身死。面对生死决策,司马迁面临激烈的思想斗争。若大刑而死,虽名节可保,然史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有《离骚》,孙膑遭膑刑而著<<孙子兵法>>。想到这些,司马迁承担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
能完成的夙愿,决定选择接受极屈辱的宫刑,保全生命,***终用十四年的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司马迁这种将事业比生命还看重的人生追求,忍辱负重的坚毅品格,是其取得巨大成功内在品质。下面谈谈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其人格堪称儒家文化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1038年,司马光进士及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未果,引退并隐居洛阳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为神宗所赐,兼具解释了其含义,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由当朝皇帝亲赐书名,亲写序言,可能是古今之未有的荣耀了。如果不是王安石变法,如果司马光、欧阳修为代表的旧法党在党争中获胜,就可能不会有《资治通鉴》。因为作为朝廷的***,日理万机,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完成这样的宏篇巨著。在此意义上说,王安石的变法,催生了《资治通鉴》的完成。司马光除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外,在人品上,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其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司马光一生清廉,从不收受不义之财,因此生活并不富裕。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因酷暑难耐,只好另辟一间地下室埋头著作。当时还有大臣王拱辰住洛阳,宅第豪奢,并将***高一层称为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夫人去世后,竟无钱下葬,便将家中三顷薄田典当,置棺理丧,以尽夫责,令古往今来的人们钦佩不已。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并不在治国理政上,虽然哲宗即位时因年幼而由宣仁太后辅政,宣仁太后重启司马光任宰相之位,但其当时已年高,在任不到一年便去世了。司马光的***贡献在于《资治通鉴》,该书为后世历朝治国理政的重要借鉴,以及其清廉的政治品质,诚信处世的人格魁力,都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堪称我司马氏族之楷模!
写下这篇浅显不成熟之文,在于抛砖引玉。不忘我司马族光辉历史,且理性对待历史。继承并弘扬家族***文化及为人处世之道,吸取经验教训,激励族人奋发图强,是写此文的初衷。不足之处,敬请族中老幼批评指正。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