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园
联系我们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座机: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司马光祠前杏花暖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788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车行阡陌,暖阳西下,秋绿渐凉。早知即将拜谒的是山西夏县司马光祠,不觉满目凝重,思绪隆隆。


  10多年前,我骑车穿越多半个城市,去图书批发市场专门购买了《资治通鉴》,金黄封面、文白对照全译五卷本,沉甸甸装了一箱子。夹在橙红色小自行车后座上,揣着喜悦而归。不想,正在车水马龙中穿行,书箱突然坠下,落地的声音似乎异常沉重,不知为何缘故,那声音至今犹在耳边。我心疼的不得了,急忙搬起检视,幸好有箱子包裹,几本大书安然无恙。此后,这套皇皇巨著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摆在床头,专门专心阅读。或拍案叫绝或感慨万千,从此跟随着这位司马先哲畅游史海,书页上圈圈点点,不断留下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成为我生命中***为亲近的、再不能借出的“伴侣”……


  “哐啷”,水缸碎裂,不管这样一个故事是否百分百的真实,司马光留下的一声响,妇孺皆知。从水缸里狼狈爬出的小伙伴以及千百年的目光都落在司马光身上,他永远梳着髽鬏,聪慧、机智、可爱。小品艺术家赵丽蓉沙哑幽默的念叨: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更是让人喷饭……反而,许多妇孺不知《资治通鉴》,许多人家的书橱里摆置此书而并没有打开,对于司马光“史坛虎步,光辉蔽体,不输马书班赋”的形象有些模糊。


  就像今天,偶然的随文友来到晋南的夏县,才知司马光的墓祠就在小晁村北峨嵋岭上。穿越晒满玉米、谷类的道路,在一片人间烟火里到达“司马温公祠”前,这个不经意的到达,恍然若梦。意象崇高,却见祠前低岭回环;意象恢宏,却是墓后平方旷达;意象沉浑,却因有流逝有趣的涑水萦绕,眼前秋色奕奕,充满诗情画意。定神凝思,却原来还是那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竖起了无限敬仰!


  举目观瞧,茔祠深红的正门上镶一扁额:司马温公祠。白底绿字,为启功先生清秀的字迹,透射着典雅温润。司马光字君实,宋哲宗时期曾任宰相,死后追封司马光为温国公,谥“文正”,后世多以司马温公或司马文正公称谓。司马温公死后得以归葬夏县故里,与他的先祖及后人共享祭祀。


  进入祠院内,已觉暮阳垂垂,更显殿堂寂寂,唯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子,把叮咚的音符洒在脚下。加之一带翠竹萧萧,满树红果累累,我更觉登入大雅之堂,完全没有一般祠庙的森严拘谨。就连泥塑的司马光像也一样目光深邃,姿态平静,让人望之亲切。因为是司马家族的家庙,正殿里一摆溜儿好几尊泥像,普通的游客大多在正中的那位神像前烧香拜祭。我们一行的几位专家学者却依着标牌找到司马光的神像,专门和他合影,个个神情肃穆,但又绝非佛教徒心中的佛祖菩萨。其中一位岁过半百学者很自然地说:“来,让我和君实先生合影!”一句话把敬重轻轻送达,穿越千年!


  一位朴实的解说员用夏县话为我们讲解,有些词汇听起来稍有困难。同行的夏县朋友提示她说,是不是用普通话讲?她似乎有些羞涩又自信,说:“俺是夏县人嘛!”我们大家都微笑着表示了谅解。我们敬仰的君实先生也应该是使用夏县口音和我们交谈吧!就像毛泽东用湖南话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那声音换了普通话就少了感染力。大师先哲们使用方言,后辈学生听来一定是亲切有味道。大家就在浓浓的方言韵味里继续品味那传奇的“杏花碑”“鱼子碑”了。


  为了解释清楚“杏花碑”,我就不再翻录夏县讲解员的讲解词了,直接把百度百科里搜索到的注释原文载下:“杏花碑”,原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1088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后的第二年,为彰显其功德,哲宗皇帝篆额“忠精粹德之碑”6个字,钦令大学士苏轼撰文并书丹碑文,玉册官臣王蟠奉旨摹刻,成为司马温公墓祠的神道碑。由于政见的不同,司马光其人、其碑也祸福相伴。1094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8年后,章、蔡等人诬陷司马光,哲宗皇帝听信其言,命令将他所定、所题,苏轼撰文并书丹的神道碑碎为四段,碑文上字也被凿毁,深埋地下。因碑额御篆,碑座甚巨而幸存。司马光的墓地成了一片废墟,无限凄凉。


  微信截图_20211123092942.jpg


  1148年,适新任县令王庭直(今安徽寿县人,皇统八年为夏县县令,政绩可观)拜谒司马温公祠,见废墟处长一杏花树,高丈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实为奇观。联想前事,他想这是不是神道碑显灵?就命人掘挖,得断碑4段于泥土中。之后王县令将断碑,仍依原拓片文字重新篆刻,连同额、跋共6石立之,故名叫“杏花碑”。


  不过,现立于司马温公祠广场右侧的“忠精粹德之碑”,系1523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朱实昌仿原碑复立的。据《修复司马光碑祠记》述:朱御史巡按河东,拜谒司马温公墓,立志复修“忠精粹德之碑”。就利用严冬季节泼水结冰为道,人推牛拉杠撬,硬是从200余里之外将一温润如玉的巨石运抵夏县,重仿宋时原碑式样雕刻立之。碑文仍用苏轼撰文,朱实昌亲自书丹。此碑总高8.17米,碑额之大,碑身之高,碑座之巨,碑石之珍贵,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派雄风浩气,高山仰止之势。


  看完杏花碑,不觉慨叹,杏花碑应为“幸化碑”,有幸被那个敬仰者发现并重立,从而教化后世,因此我们今天才有幸得见苏东坡大师这篇惺惺相惜的散文。此刻,在静静的夜晚,我再次打开借得的杏花碑拓片,巨幅的拓片,2300余字溢着清清墨香顿然占满了书房,似乎听到东坡洋洋洒洒的讲述司马君实的不朽人生。当然东坡亦不能免俗,首先将哲宗年间的政治清明,朝廷太平猛烈地夸赞,为皇帝***一番。当然,这也是有用的,为了引向下文,为什么有这样的太平盛世呢?正是皇上和太后顺应天意,使用了司马光这样的贤能的大臣,接着东坡记述了司马光去世前后受人爱戴的情况:这个以文著世的人,不但受到皇帝信任,而且农民、商人、士卒都知道他,连那些地处蛮荒之地的外国人也知道他。他隐居洛阳十八年回京任职时,人们蜂拥在他的马前,那些卫士们更是举手长跪,以极其恭敬的礼节迎接他。辽人、西夏派使者来了都要先问司马光的身体情况。他去世时,京城民众停止了一切活动,前往吊唁,有的甚至卖掉了自己的衣服买上祭品祭奠他,万人空巷哭送他的灵车。归葬故里,有数万人从四面八方来送葬,哭得如同死去亲人一般!更有广东、广西的百姓为司马光设置佛堂,请僧尼为他念经,在家里供奉他的画像的,更是家家如此。***后,东坡感叹:一个普通的人能感动苍天,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道德纯正专一!有人送给别人千金,别人并不感谢他;有人只说一句话,别人却甘心情愿去死。这就是待人诚与不诚的原因。滔滔大水,难以持续一个早晨;而屋檐上滴下的水,却可把石头滴穿,这也是专一和不专一的原因。真诚专一,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古代的圣贤都是这样的,司马光的道德人品之所以能感动天地人心,如此巍峨高大,那就是笃诚专一。


  阅读杏花碑,得知苏东坡这样的评价,颇为感慨,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原来在真诚和专一的君子人品,似乎并不全来自那皇皇巨著!是啊,又有多少人阅读过《资治通鉴》呢?这样的大书必然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司马光自己曾这样说:“修《资治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欠伸思睡。”原来知己如此之寥落!读之不打瞌睡的人寥若晨星!当然今天看来君实先生也不必担心没有“粉丝”——仅一个毛泽东就将资治通鉴伴随一生,读之入迷,先后读了17遍,书页残破了还爱不释卷,并且不停的向各级领导干部推荐。君实若听说必然欣慰。况且在此书传世900多年来,刊刻出版达七八十次之多,为我国历代史书刊刻出版所罕见!足见其影响深远啊!


  微信截图_20211123092952.jpg


  不觉深思。资治通鉴若在今天出版恐怕就完蛋了!只有一个读者,那个出版社肯出版呢?只有一个读者,哪个作家学者又肯花19年去写这部书呢?司马光“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后写的骨瘦如柴,眼睛看不见了,“齿牙无几,神识衰耗”,这可是拿生命去写的啊!今人哪里有这样的想法?没有稿酬,换不来钱,谁去干这傻事呢?当然,我们不能要求那些以稿酬糊口的人。司马光虽然隐退,应该是衣食无忧。宋代是对文人极好的朝代,官员的俸禄相比其它朝代也是极高的,司马光也应该是有俸禄的。再思之,我们的作家学者有时也不必为了迎合读者而写作,那样往往被俗世引导,而失去知识分子引导社会的作用,也失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价值。大道不孤,伯牙总能遇到子期,高层次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还是要生产的。原子弹仅仅一颗也是要造的。


  回顾那日,我们游览司马光墓祠,正值国庆长假,但几乎没有遇到另外的游人,而我们所到的晋南其它景点都是摩肩接踵。不免问夏县的朋友,这样的景点有人来吗?朋友想想说:有,温总理到夏县时来过,省委书记来,文化人爱来。忽然忆起我住宿的瑶池温泉宾馆,早晨看到我隔壁的房门上写着温总理曾下榻此处,楼道还挂着他散步的照片。想此温公在访贫问苦时一定也没有忘记仰望彼温公,他们应该都是喜欢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穿过祠院的小西门,偌大的墓地呈现眼前。金色夕阳铺下,茂盛的墓草疯长,古老的石碑、严重风化的石雕冷清清矗立。讲解员为我们讲了那通鱼子碑。原来鱼子碑系司马光父司马池于1036年为司马光的祖父所立之碑。此碑石质极罕见珍贵,通体鱼卵状圆点密布,属鱼卵化石。夏县朋友讲道,取鱼子化石立碑,寓意子孙繁衍昌盛之意。也有人说,史书上有鱼化龙传说,其寓意是在墓地营造龙石之风水气势,期望子孙发达。若说应验,应是司马光从此光耀史册,不负先人期待吧!


  在一座并不高大的坟丘前,大家驻足,这便是司马光长眠的地方了。墓前只一矮小简陋的碑牌,像是新刻的。别无它物。醒目的是墓丘杂草中的一条小路,让人不觉有了举步的***,想必是许多人都来“踩灵气”的。轻轻踱上去,抬头看到***的幼松,接连的村舍街衢,全没有“锦官城外柏森森”的陵墓气韵,依然是人间气息。低头看到酸枣红的可爱,不觉摘了几颗,果然酸甜异常。真真实实地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感到的却是自然和亲切,就像他的书能自自在在摆在我的床头一样。高山仰止的拜谒,和此刻的感觉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我为这样的思绪感到诧异!


  临别,我们到墓前的广场上去看司马光的雕像。广场已经是村民的“打谷场”,晒满了新收的玉米粒。孩子们在“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写青史”的雕塑上嬉笑玩耍,或钻到缸里,或爬上书桌,司马光和孩子们永远没有距离。


  秋实归仓,杏花春暖。在一派人间烟火里、人文长河中,司马温公是智慧笃诚执著的,搭上一生做一件事的彬彬君子,和我们走在一起,有爱戴而没有割裂,或许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吧!


  微信截图_20211123093002.jpg


  程雪莉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


0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