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园
联系我们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座机: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司马光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02 浏览次数:828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司马光祠

  文/田荣

b1d1618b21be47a7be5a993af22ed2fe.jpg


  因了书柜里的《资治通鉴》,我去拜谒一下司马光祠。


a42a786f17c646098242ef7f7f380bb2.jpg

  

司马光祠位于山西夏县的涑水河畔。


06257e39603d4f099a4fe37aa15de0c4.jpg


  在夏县这个寂寞角落里,有一座古祠堂,祠堂隐在荒山俊岭里,显得格外古朴厚重,肃穆壮观。千百年来,人们纷纷踏之而来,瞻仰这位三朝宰相司马光,让我们去感受时光深处历史的沧桑巨变。


b34ecdbf348949cdabd69d1f66e82e6d.jpg


  站在司马光的祠前,“司马温公祠”五个斑驳的白底金字跃入眼帘,牌匾看上去有点脱落陈旧,但仍难掩其古朴典雅,熠熠生辉。


039fc53c8b264338bd03e3e469a5577c.jpg


  进入祠院内,院内异常地冷清,游人不多,唯有高山流水的筝曲,把叮咚的音符洒在脚下,加之墙内一角的翠竹潇潇,满树苍翠葱葱,便觉登入大雅之堂,完全没有一般祠堂的森严拘谨,就连司马光的塑像也一样目光深邃,姿态平和,让人望之亲切。


fce5f4518c814b4fa6d17fc61bfeca86.jpg


  穿过翠柏、冬青相拥的夹道,来到杏花厅。内藏宋代苏轼写的石刻《司马温公神道碑》,据记载,这是司马光去逝三年后,宋哲宗亲命当时翰林院学士苏东坡,为司马光撰写的神道碑。


267d717913394d4ba5811ebf5870eaf0.jpg


  阅读这杏花碑,得知苏东坡这样高的评价,更觉司马光的人格魅力了,我在想,世间又有多少人阅读过《资治通鉴》呢?


3d366e77bb954e68b75264472befa17e.jpg


  这样的大篇必然是曲高和寡。


34708d88049141559d3bead1dee9eb8c.jpg


  司马光曾说:“修《资治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见神恩睡。”原来知己之寥落,读之不打瞌睡的人寥若晨星。


24439daa83044e38a71a1721e40f221d.jpg


  君实先生不必担心没有读者,仅一个毛泽东就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之多,读之入迷,爱不释手,伴其一生。


b171a9c699654212bfe52953724e08cc.jpg


  看完杏花碑,不觉得慨叹。


685b9a4eec474b0f9a4c31e0d391504a.jpg


  历史永远处在演变和更迭之中。因为它是一条割不断人文长河,不然祠前那栩栩如生的司马光砸缸和司马光殚精竭虑写青史的铸铜像是否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呢?让我们时时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磊落和坦诚。


40fa9a59ff68472eb06c8195f0f24456.jpg


  在杏花碑前重温司马光的一生,敬仰他对赵宋社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他在诗中所言:“三十余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所有旧业唯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对于司马光用“清白”和“朴忠”来概括他们行为和品德,是当之无愧的。我知道了宋哲宗为什么追封其为“司马温公”呢?一是他行事正大光明,对朝廷绝对忠诚其***主要的因素则是他编了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dd7e61507cf341c3a79949180bb42a7b.jpg


  《资治通鉴》的问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目共睹的,由于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是一部贯通古今,皆在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略的著作。


c8c3e4f4f1ba4f9a984d8072a3d397c5.jpg


  元人胡三省在《新派资治通鉴》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从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生,做事不足以垂后”


ff7eea3f7e8c49dbb157aa5bca133dc9.jpg


  这部论著司马光用了整整19年写成,***后写的骨瘦如柴,眼睛都看不见了,“齿牙无几,神识哀耗”这可是拿命去写的。


557fdf0833214d9aba40409a06aaec31.jpg


  司马光为官一任,名声却如同雷霆贯耳,河汉在天,如同老百姓的亲人一般,凡是知道他的人,哪怕是愚昧无知的妇女儿童,难以教化的兵士和蛮人,甚至于一些奸诈***心怀杀机的小人,无不收敛自省,对他无叹息,甚至感动的流下眼泪。


28c60334917343649b6af123fe9386ef.jpg


  尤其是司马光逝世后,京城市民停止了一切活动,前往吊唁,有的卖掉了自己的衣服买上祭品向他奉献,街巷两边站着千千万万的人哭送他的灵车,还有广东、广西的父老为祭奠他,还设置佛堂,请僧尼为他念经超度,其祠甚为恳切悲哀,农家供奉他的画像,更是家家如此。这都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还是天意?一个普通人能感动苍天,其中必有原因,若不是道德纯正专一,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891af6da8718431f9fdafb103a5cf30e.jpg


  真诚专一,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就连古代的圣贤都是这样的,何况司马光呢?


209a6d49c2b149869a16f8fe7808688b.jpg


  今天在涑水河畔的司马温公祠前拜谒这位历史巨人,由衷地感受到历史之所以能够赐予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也就是因为有司马光这些不但能用自己的政德创造历史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编修历史的先驱。


7b38d874fc0d47f8836a0f7da3246434.jpg


  历史是民族永恒的教科书,司马温公祠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收益。


ab5c6cd01ed24ec7b3864925d1fc3c2e.jpg


  我相信祠堂是有气息的,呼吸之间会感受到静穆的力量。那么躺在这里的温国公听见了什么呢?土地给了他安静的空间,他好像回到生命的原始起点,永远避开充满摩擦与冲突的世间,再不用去和王安石激辩熙宁变法的是非了,元祐更化也如一梦了。


74c10cd3de674de0bbe208abfc090de9.jpg


  在时光碾过的许多岁月里,那站在风尘中的几个石人,一站就是千年,风晨雨夕地殷勤守候着祠堂,守候着司马光,从未离去,看着这样石人,心中有种暖意,再想:不过石头做的身子,心肠竟比菩萨还慈悲。他们什么表情也没有,只留下忠实的眼神,清幽的神道两侧,因了它们,天地才有情。


3e90a534a3294fb492f8fdd4025b2553.jpg


  我一直认为宋朝的文人是历史上***懂得生活品味的人。


09bac2705b474af18b5c37104240ef87.jpg


  其实我翻了大量的文献,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做文章,诗词是学者之外,***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上的品味,这不是每个文人都有这种品质,司马光就是其中一个。


28c60334917343649b6af123fe9386ef.jpg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以无情”这是司马光《西江月》里的两句,只幅之内便把惊艳、钟情到追念写到***,尤其那种含蓄不尽,语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达到了境界。

  这和《资治通鉴》里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故国破,谋臣之,皆然不同”


84b9fe4eb8794a9f82c2613b386ef31c.jpg


  司马光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是风情之作,但首首都是写情的佳句,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891af6da8718431f9fdafb103a5cf30e.jpg


  政客有政客的政治情怀;文人有文人的人文情怀。


62d1bf057fa548118f4c096315368650.jpg


  司马光,是官场的弃子,也是史坛的骄傲;是政治上的失败者,又是学术上的大赢家;即使宋朝的达官显贵都灰飞烟灭了,都不会能记住他们的名字,而在涑水河畔的司马光祠堂,却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在彰显着这位史学家的高洁,这位名士的千古风光。


ee7c8cd9c1a64fb58317431afb5c88c3.jpg


  2017.2.11(于峡家中)



5eb7d05d0ead4b9aade22e0bb793c18d.jpg


0

司马先生:135-9201-8857
李先生:132-1353-0276

司马先生:135-9208-0011
邮箱:550521164@qq.com

销售专线: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